Skip to content

2023年全国电子设计竞赛B题记录 电赛 TI杯 同轴电缆长度与终端负载检测装置

License

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

Mimanyou/NUEDC_2023TI_B

Repository files navigation

电赛经历 及2023年B题资料 同轴电缆长度与终端负载检测装置

Tips:23年及历年的题目放到“搜罗过资料”文件夹了,使用的硬件资料包在“硬件使用文档”,主要修改过的工程文件在“主要编辑工程文件”,可以看到我们项目的主程序和其他功能的编写,工程文件我打包在“项目文件打包”文件夹了,如果愿意看看我的经历就再好不过了,谢谢谢谢。既是代码新手又是电赛新手,写的东西多有不规范,请多多包涵。

这里记录一下当时电赛做出来的小东西,经过这次比赛,我深刻认识了自己有多菜。不过好在借此机会锻炼了一些写代码的能力,受到了老师倾心的指导,对我的帮助是全方面的,如果我的专业能力还能再强一些就好了555。

电赛经历

赛前准备

先得知道这是一个比什么的比赛吧,当时我们小组三个人都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比赛,完全不是抱着拿奖的心态来的。这类比赛学校基本会报销所有产生的费用(当然也有额度限制),报名费、器材费全是学校出,如果你有幸还能找到一个不错的指导老师,那完全就是学校付费请你来学习。

所以,来参加电赛怎么都是一个不亏的事,当时我有一个非常想去的暑校项目与电赛冲突了,我选择了电赛,还好获得了个小奖,要不然亏死哈哈哈哈。

OK,切回正题,三个人有什么要准备的呢?

1、提前联系指导老师

对于指导老师,其实他们对学生也有自己的考量,一面觉得本科生太垃,费时费力又拿不了多大奖;一面觉得,万一拿奖了,对自己评职称也有好处。所以我们最好要找之前带过电赛而且现在还愿意带的老师,要找之前带过电赛拿过奖的老师,当然教授们都很抢手,有精力有耐心的青年教师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
联系好导师之后,应该及时询问老师擅长/ta想让你们做的题目类型,B站稍微搜一些指导视频就能发现这些题目是可以划分大致领域的,做老师擅长的类型肯定是自带buff。

2、学好数模电

当然其他专业课也很重要

但是在有老师的指导下,其他的知识可以快速上手(尤其是软件、代码学习之类),重中之重便是这基本功——数模电。更不用说假如过了省赛,接下来的测评,便全是这数模电。

然后可以上B站搜一些大佬他们准备比赛的经验,有针对性的去学习。

3、小组动员

这不是一个人的战场,三个人的协同合作非常重要,各位要及时根据自身特长及学习能力分工,像俺的理论部分差了点,最辛苦的敲代码的活儿就到了我手上了。

我当时做了一个共享文档,然后组内成员就及时分享看到的不错的学习资料,变成我们自己的知识库,这样也能及时跟上组员的进度,实际运用下来效果有,但是不大,可能是只有我一个人愿意做分享吧。

4、赛前一周 联系指导老师

有过之前的交流之后,此时交流的重点就更倾向于押题,也可以说是有倾向性的去学习准备,看各位指导老师如何说的吧,为了让你拿奖,ta至少不会坑你。

赛时经历

Day1

emmm,第一天起了一个早床,实验室老师让俺们早早过去等着出题目,争取上午就拿定主意。我们指导老师建议我们选则信号类的题目,可能老师更倾向于C题吧。我们组内先筛选出来BCH,然后C题用了Ti芯片,速成吃力不讨好,pass;H题还没学到这来,pass;就剩个B题,上网搜似乎还能找到些有原理有解析有代码有实践的类似项目,看了下好像不算难,我们组一拍即合就跟老师说我们做这个题了。(或许这就是缘分吧~

于是10点钟我们就敲定了题目,并与老师分别独立去考虑项目的解决方案,在下午进行了第一次讨论与学习,敲定了方案——使用STM32+AD5933模块。在等待着器件到货之前,就先自己在电脑上看主板和模块的文档,一边试着看能不能仿真。写文档的同学也看,然后开始动笔了。

Day2

单片机先到了,非常利索的解决了基本的硬件操作问题,开始编写之前商讨的大致程序框架。等待着5933的到来,摆烂ing

Day3

万众瞩目5933在下午到货了,立马开始上手测试,厂家给的代码可以测电阻测不了电容,而且下侧标注的数据怎么看怎么不对——虚部出不了负值,怎么改也没改好

Day4

于是用了一整天来解决虚部问题,还没解决好。没有正确的虚部,没有正确的阻抗,就没有办法测量电容。尝试过问AI,问C语言大佬,死磕。

Day5+0.5

突破!被老师一点拨,原来是一个进制与换算的问题,由于俺太菜,那段代码怎么都没看出来问题。改好之后立马开始电容的测量代码编写工作,想着还能拿点基础分呢。

下午把代码搞定,能测电容了,但是不算很准,微调了一下线缆接口与5933之间的电阻值。把线缆拿到手开始测量,此时已是晚上8点,距离交箱子不到12个小时。

随后便是一整个通宵的测线缆长度,把18m,10m,1m还都能测个大差不差,把数据都调整到误差范围以内,天已经亮了。写文档的同学摆烂了几天终于继续写了,期间我和负责理论的同学调整参数一直不让他睡觉哈哈哈哈哈。

然后便是火速封箱,交箱,回宿舍睡觉。现在犹记得那天我从8点睡到了下午6点,还真是优质睡眠,醒来天都黑了。

开箱测试

well,送箱没多久就去测试了,当时我们测电阻电容与LCR的测试值的误差都在题目限制的范围内。线缆的长度也从21m剪到了5cm,这样的准度我们还是非常满意的。

所以不出所料进入了综合测评环节。

综合测评

贴一张队友发言吧:

俺们做出了三角波,后面时间不太来得及,放弃了搭滤波器出正弦波,就做后面的积分器来得分了,但是做的又很烂,测评的分数没有过线55555,哭死。

静候佳音

好在前期成品的完成度较高,各项指标拿分很很高,于是拿到了一个(保密)的奖。请允许俺窃喜一下嘿嘿。

一些想法

在比赛开始之前,我们看到那么多东西没学,需要学,还得会用,整个人都是崩溃的,能有一个一直鼓励大家的人真的很重要

再一个,网上对于信号类的资料实在少之又少,当时看到别的组提前做小车的那道题,学习什么python、opencv、树莓派之类,网上的资料多得很,会对自己的准备完全没有信心。出于记录的想法,就把这次经历分享出来吧。

PS:补充两张图片 老师为我们手工编制的小镊子!当时手头有太多电阻电感要拿了,很精致的小镊子捏~

这个是去测试的时候剪到只剩5cm的电缆

About

2023年全国电子设计竞赛B题记录 电赛 TI杯 同轴电缆长度与终端负载检测装置

Resources

License

Stars

Watchers

Forks

Releases

No releases published

Packages

No packages published

Languages